大梦谁先觉

【玄亮玄史向短篇】死亡的意义

*艰难复健,水平有限,不喜左上角。

*有一点玄亮维感,虽然他们并不会同时出场。

Summary:如果生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树,那么死亡是一首清澈的诗。

BGM:《眉间雪》(《生命树》)

(1)

大船摇摇晃晃行驶着,从白帝城一路到成都。刘理和刘永哭累了,也都睡了。刘禅坐在昏黄的灯火前看《管子》。他在想心事,半天都没动弹。诸葛亮想和他说些什么,安慰也好嘱托也罢,什么都行,却没有作声。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因为他的脑子也像是跑马场,跑过一万匹脱缰的马。

公事多且烦乱,没有纸和笔万万不能处理——至少不够严密。故此诸葛亮神驰,他仰望天空,看星星,星星是颇黯淡的。这像极了建安十三年的那个夜晚。

(2)

那时候他们刚相遇不久,有太多关于彼此的事想要了解。他们在新野,并排仰躺着思考人生,刘备的思维跳脱活跃,诸葛亮跟着他的思绪从过去在死尸堆里装死人,憋气到快断气了才逃脱到小时候在村口玩指着桑树说未来要这样大的一个车盖。

他思维跳脱,精力旺盛。

诸葛亮那个时候还不擅长熬夜,保留着多睡觉才好健康长寿的良好习惯。他听着听着就睡了,刘备也就不甘心地收了声响,一闭眼睛睡着了。

结果诸葛亮醒了,他实在受不了有个人在他身边辗转反侧,这让他睡不踏实,偏生他骨子里还有那么两分是守礼的,所以他还不好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点。故此第二天他哈欠连天,刘备以为他体虚。

一个年轻的壮汉,这么虚实属反常。刘备心里犯嘀咕,大搜特搜一番给他搜出一根老山参。送去之后诸葛亮哭笑不得,鼓足勇气拒绝了这厚礼,又把真实原因说了出来。

刘备挠挠头,有点窘。他一贯擅长说漂亮话,但他如今倒是词穷了。

当天晚上刘备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就去院里看星星。他意外地发现诸葛亮也在,他在看星星,他手里拿着个圆形的东西,貌似是星盘。刘备有些好奇,想看看诸葛亮在做什么,他就轻手轻脚走过去。诸葛亮刚好这时候抬头。

看见刘备这一刻,诸葛亮立刻站起来。但他是盘腿坐着的,站起身的动作又过于急切,于是站到一半又摔了回去,刘备连忙扶住他。

“我说你虚你还不信,你这不是虚是什么?”刘备大笑,想起头几天他结个小帽送给诸葛亮却被说是“无有远志”,越想越觉得这孔明先生是个妙人。

刘备越想越得意,鬼使神差地,他逗弄之念骤起,碰了碰诸葛亮的耳垂,诸葛亮悚然一惊,下意识拿看死人的眼神看着刘备。刘备一抖,正要走人,想起他的目的还没达成,眼一闭心一横,又坐了回来。

“军师在观星啊。”刘备言,看见诸葛亮点头又摇头。

“星盘失灵了。”诸葛亮把星盘丢出去,“他以前都能用,如今......也罢,必行之事,又何必问天时。”
他们没再说什么。诸葛亮行礼告退,背着手回去了。刘备摇了摇头,望向远方,突然觉得天地苍茫,只他心里还一簇火在燃烧。

(3)

转眼间是建安二十四年,他们已然入川,《蜀科》已定,北伐事业蒸蒸日上,一切像是风平浪静。

这日刘备正与诸葛亮议事,忽然觉得心口一疼、气息一窒。他心念一动,感觉像是有什么事发生。果不其然迎来了关羽战死的急报。刘备只觉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这一番折腾,好不容易刘备醒了过来,定定看着诸葛亮像是丢了魂。诸葛亮描着荆州地图不言语。他一向是能言善辩,但是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两个人坐在一起,各自拥抱着各自的悲伤。日子却是静悄悄往前奔涌。

到后来传来张飞去世的消息,他们就没有眼泪的。君主眼底光芒大盛,他扶住龙椅的扶手,瞧着诸葛亮说:“是时候了。”

他说得语焉不详,但诸葛亮感到惶恐。他明白这是哪一种时间,也知道这背后意味的是什么。

(4)

“我们最后一次认真考虑了托孤的问题。”

时光流转,建安二十四年远去了,这是建兴十二年了。

五丈原前,回光返照的诸葛亮对姜维讲,在这种濒死的紧急时刻,他反而把时间阐述得格外生动。

“当时他拿着一张纸,他平时不是个细致的人。能列这样一张清单,必然是想了很长时间。这是他最悲观也最认真的一次。”

那是黄昏,夕阳最后的光芒洒在窗棂上,是最后的一点余晖。刘备和诸葛亮开始国事的议定。

君主的脸在暗处,显得晦朔不明。

“孔明啊,我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早。”刘备喟叹一声。

刘备看了看他,眼光里大概是有些不忍,但他还是把手里的清单拿起来。

他们交流意见,从人事到立储。看到刘封的位置,刘备抬起眼,眼光晦朔不明。而诸葛亮只是抬起手轻轻划了一下。刘备将探究的眼光移向诸葛亮,表情没什么变化。诸葛亮向他陈述理由。听到“莫能御也”的时候刘备心念一动,笑了起来。

在五丈原上,姜维听到这里,有些不解其意。诸葛亮没给他什么解释,只是望向他。

或许他需要我这样的表态,诸葛亮这样想。

当人还有希望的时候往往有沉甸甸的期待,而那个被期待的人,他被等待完成一些无法完成的事。

那个夜晚刘备点了点头,在心里划掉了刘封的名字,又抬眼望向诸葛亮:“马谡其人,不可大用。”

诸葛亮不置可否,只是点了点头。

(5)

“其实现在看来这也不见得是个错误,只是我以为万事俱备,但是终究差了一些视角。”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剧烈地抖了一下,让旁边站着的姜维有些不知所措。诸葛亮缓了过来,朝他摆了摆手。

他在那一瞬间想起夷陵,夷陵是一场赌局,是一场复仇。就像是那天刘备在心里划掉了刘封,“不救羽”也占了很大的分量。

每个人心里都有他所重视的人,这种重视轻则转化为重用,重则转化为豪赌。就像诸葛亮让马谡去守街亭,他以为他已经足够谨慎,却还是难以预测一些变化或者一些年轻人的心理。

于是正常的部署也可以成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但他们容不得这一失。

纵然穷举无限可能,也难以把未知变为已知。这就像诸葛亮的死亡是必然事件,但是这样早,那就是偶然中的偶然。

“这只是太匆忙了。”五丈原上传来一声悠悠的叹息。

(6)

从刘备到诸葛亮再到姜维,他们都有无数的幻想和希冀。这些想法在后人身上奇妙地应验了,他们称之为“季汉统一if线”,后生的智者在无数枝条上演绎无数故事。

只是历史没有如果,所以故事还是有一个伤感的结尾。

姜维到死记得丞相去世的那次北伐,他们回到成都。有一天他在街上走,看见一个小孩和一个中年妇女在街上烧纸,火舌一寸寸舔上纸张,很快黄纸就消失殆尽。

那小孩怯生生问旁边的妇女——大抵是他的母亲,拉她袖子,问她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那妇女低头不回答,只是摇摇头,而姜维却在心中念诵。

“死亡的意义是新生。”

季汉会好起来的,无论是东征还是北伐,一切都会好起来。

评论(2)
热度(92)
  1.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大梦谁先觉

懒得写文的懒鬼

© 大梦谁先觉 | Powered by LOFTER